top of page

My Favorite Boots #32


<Profile>


Bryan Shettig,美國人,出生於蘇格蘭。因父親工作的關係,從小旅居多國,曾於埃及,委內瑞拉,以及新加坡等地生活過。青少年時期以及大學生活於美國德州度過。


在取得新聞系學位之後,曾任職於線上新聞網站,後來在Heddels.com擔任編輯。於2012年移居台灣至今。出於對早期美國工裝的喜愛,2017年時設立自己的服裝品牌 - The Rite Stuff。


現於老婆以及兩隻小狗一同生活於桃園龜山。

 

► My Favorite Boots


(點選縮圖可放大)

 

我們第一次與Bryan有交流是在2015年時,他寄了他的Red Wing 875給我們換底。那時候他還住在台北市,還記得收到他寄來的包裹時,他用生硬的中文寫上寄送地址。一年後,我們又再次收到他的來信,他詢問我們可不可以接受他的採訪。這時我們才知道他在復古男裝的線上平台Heddels.com擔任編輯,他想要以我們的鞋底以及修鞋服務為主題做一個專訪。再過一陣子後,我們又得知他即將設立一個以1940年代以前的美國工裝為靈感來源的品牌 - The Rite Stuff。從品牌設立至今這幾年來,我們非常高興看到The Rite Stuff的產品線一直在成長。The Rite Stuff的第一樣產品,Heracles Shirt 仍然是我最喜歡的chambray shirt之一。


雖然這一陣子我們不常碰面,但我們常常透過Instagram以及Facebook更新生活近況。記得在幾週前,我看到他在他的Instagram上po了他的靴子收藏,我在貼文下隨口留了:「好像可以來約你來我們的M.F.B.採訪了喔!」(I think it is about time to have you on our “My Favorite Boots” interviews. )於是就有了這次訪談啦!


想知道一個美國人如何以台灣為根據地賣日本製的工裝嗎?想知道Dr. Sole是如何與Bryan結緣的嗎?趕緊往下看吧!



Interview  

– 以下訪談以"阿詠"代稱Dr. Sole主理人 –


阿詠: 還記得你的第一雙靴子是什麼因緣際會下購入的嗎?


Bryan: 這個就要談到我是怎麼踏入這個所謂的Heritage Style的世界。要回到2014年時,那時候我對於這類風格的東西完全不了解。其實當我還在唸大學時,我有試著想要打扮一下自己,但是你知道在2002或2003年的美國,那是沒有Instagram,部落格,或者任何我們現在常用的社群網站,對於男裝的資訊來源,基本上我們只有像GQ這類的雜誌。所以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麼,其實我也認為當時跟我同年代的男性都不太知道怎麼裝扮自己。

快轉到2014年,當時我在幫一個男性服裝部落 Mensweardog 寫文章。這個部落格很有趣,這個住在紐約的部落客會把他的服裝跟他的秋田犬的頭photoshop在一起,所以就會很像他的狗在穿他的衣服。他便一直幫他的狗狗做男性服裝的穿搭。那時我在他的網站上看到一句話:「Never washing my selvedge denim! 」我心想:「Selvedge denim? 那是什麼東東啊?」出於好奇,我就上網google,結果搜尋出來的資訊徹底改變了我的世界觀。那時我才知道,牛仔褲不只是藍色的褲子而已,還有所謂的赤耳牛仔褲這種東西的存在。我越研究越不可自拔,因為那時還住在台北,於是就搜尋台北哪裏可以買到selvedge denim,結果google說TAKE5台北店可以找到selvedge denim。於是我便在Take 5買到我的第一條selvedge denim,我記得是Pherrow’s的經典款441。


當時我在TAKE5時,我注意到店裡的人都穿靴子,而且大部份都穿Red Wing。於是我又查了一下台北哪裡可以買到Red Wing,結果發現Red Wing台北店就在同一條街。兩三個月後我走進了Red Wing台北店,並買了我的第一雙靴子 - Red Wing 875。會挑選875的原因是大家都推薦第一雙應該從經典的馬克頭開始。基本上,我的靴子收藏就是這樣開始的。


後來這雙875我賣掉了。我換底換了兩次,後來比較沒機會穿到他,而我的一個朋友想要買,我就脫手給他了。


阿詠: 你的鞋靴收藏中,哪一雙是你最喜歡的?


Bryan: 這問題有點難。但就我而言,工程師靴是工作靴的王者,所以我會挑選這雙John Lofgren的工程師靴。這雙皮革使用黑色的Horween Chromexcel,不是什麼太珍貴稀有的皮革,款式也中規中矩,但是我真的很喜歡這雙靴子。



首先,皮革非常柔軟,幾乎沒有任何磨合期。而且可以容易的穿出茶芯的舊化效果。鞋面的設計也是很經典。筒身的高度不會太高也不會太矮;跟高設定也剛好,不會高到離譜,我就覺得Role Club的跟高有點太高;皮革雖然不是什麼馬皮或馬臀皮,但是CXL就很符合我的需求;另外,製法也是使用常見的固特異製法。我或許可以這樣說,這雙工程師靴可以說是我心目中最標準化的工程師靴,但每一個環節都很講究,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它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歡這雙靴子的後踵弧度設定,形狀有點像是梨子或蘋果。這樣的弧度可以讓後跟在走路時比較不會掉腳。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我也很喜歡,就是這雙靴子的沿條採用storm welt。其實如果我們看1940或1950年代的老目錄,使用storm welt的工程師靴還算普遍,但是不知為什麼,近代生產的工程師靴款式,非常少看到使用storm welt,所以John Lofgren這雙真的特別。



我記得這雙首次發行是在2012年的時候,我是在2014年注意到的,當時只覺得這靴也太讚了,有生之年一定要買到。雖然市面上的工程師靴的選擇百百種,有不少品牌或款式比John Lofgren這雙還貴,也更難取得,但這雙靴子真的是我的聖杯。我也很高興終於在2019年時買到它。


其實這個題目真的讓我很難抉擇,因為我一直在John Lofgren的工程師靴以及John Lofgren的M-43 Service Boots這兩雙之間猶豫。我必須要說,我也很喜歡這雙M-43軍靴。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雙真的很好穿。如果我有需要長時間行走的話,這雙M-43絕對比工程師靴合適。我記得我之前去日本以及英國時,我就穿這雙M-43,我每天穿,連續穿超過一個禮拜,都沒問題。雖然工程師靴也是好穿的,但如果穿一整天下來,腳還是會有點酸。



喔,對了,另一個我喜歡這雙M-43的原因是我不太需要去照顧它的皮面。而且反皮的自然色CXL也舊化得很漂亮。


阿詠: 在購買一雙鞋子時,你最重視的因素是什麼?


Bryan: 我知道有些人會特別重視皮革的稀有性,包括是不是馬皮,或者甚至是shell cordovan。而某些人會要求製法,或者鞋面上的車線工不工整等。


對我而言,當我在看一雙鞋時,我會先看楦型。以剛剛提到的John Lofgren的工程師靴為例,楦型也是另一個讓我第一眼就為之著迷的原因。


說到這,扁頭的工程師靴在最近這十年內蔚為時尚,但我必須說,扁頭工程師靴真的不是我的菜。原因是我的腳稍微偏寬,我很怕穿扁頭的鞋子會壓到腳趾頭。但是John Lofgren的這雙工程師靴的鞋頭有點介於扁頭跟一般圓頭之間,這點我很喜歡。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楦型我穿起來很舒適。雖然走路時稍微會掉腳,但是基本上只要是套筒靴多少都會有一些掉腳的問題,因為套筒靴沒有鞋帶的設定來調整鬆緊。而且,為了方便穿脫,套筒靴的腳背設定通常都會比較高,這也多少導致了掉腳的問題。所以只要不是太嚴重,稍微掉腳對我而言,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另外一個會決定我買鞋的因素是我有沒有類似款式的鞋子。我知道有些人會特定收集某一特定款式的鞋子,但我不是。同一款式的鞋子我可能只需要一或兩雙。通常一個款式我只要一雙就夠了;如果會有兩雙的情況,那可能一雙是黑的,另一雙就是咖啡色的。


所以簡單說,決定要不要買一雙鞋時我會先看楦型我喜不喜歡,再來就是這個款式或顏色是我喜歡,但我沒有的。



阿詠: 那有什麼款式是你現在沒有,但想要購買的?


Bryan: 我目前沒有monkey boots類型的靴子,而且一直想要有一雙。我錯過你們幾年前跟Unmarked聯名的那款Roofer Boots,我一直很扼腕。

但如果現在要買monkey boots的話,我可能不會考慮工作靴類型的,我會想要買早期,可能是1920年代左右期間的皮製運動鞋類型。這些類型的靴子跟monkey boots一樣是lace-to-toe,但是它們的鞋頭非常非常扁,看起來很輕薄。當然以現代運動鞋的角度來看,很難想像以前的人真的穿這樣的鞋子運動,但是這真的是最早的運動鞋。我從你們的Instagram有看到你們不久後會賣類似類型的靴子,其實我蠻期待的。



另外一個我沒有但想要有的靴子款式是6吋高的蓋頭靴。John Lofgren有出一款Combat Boots其實就蠻符合我的需求的,也許日後會購入一雙黑色的。


阿詠: 你現在最想要的一款鞋是什麼呢?可以是絕版已經買不到的,也可以是現在還買得到的。


Bryan: 如果只是為了收藏的話,1940年代的Chippewa工程師靴應該是我最想要擁有的。以外型及設計來看,這款鞋應該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工程師靴。當然,就算真的買到我也不會拿來穿,因為年份久遠,鞋子的狀況通常已經不堪使用了。真的就只是為了收藏用而已。


The 1940s Chippewa Engineer Boots

阿詠: 創立自己品牌The Rite Stuff的契機是什麼呢?


Bryan: 在我入了赤耳牛仔褲的坑之後,我也試著想要找一些襯衫來搭配。一開始也是從日本的復刻品牌開始,因為這些牌子的款式都是非常老味,而且品質精良。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那就是版型。這些牌子所生產的襯衫都是為了亞洲市場開發的,這些襯衫對我而言袖長都偏短。基本上我是可以穿M號,但袖長或衣長有時偏短;如果跳到L號,袖長ok了,但是衣寬就又顯寬了,通常就要把衣服拿去改腰。所以我真的很難買日本復刻品牌的襯衫。



在我還沒做自己品牌時,我的衣櫥裡最合我身形的襯衫是一件Gap的襯衫。但你也知道Gap的品質就是…嗯…一般般。因此我真的很想要有一件版型合我身形,品質設計又符合我需求的襯衫。這就是我自創品牌的最主要動機。


因為我從2012年就一直住在台灣,開始有創業的想法後,也有想過找當地的成衣廠,但我的中文真的不太行,要跟工廠溝通有一定的難度。找美國的工廠的話,往返運費又非常高。然後我無意間知道John Lofgren有在幫人代工生產服飾。他當時住在日本,他在日本已經生活17還18年,有配合很久的工廠。日本製的品質一定能符合我的標準,而且配合的工廠一直都有在製作類似風格的產品;最重要的是,我跟John之間的溝通可以用英文。權衡之下,透過John來生產我的產品對我來說是最方便的情況了!


於是當時我就在Instagram發了個訊息給他,跟他闡述我的想法以及設計理念等等。很高興也得到他的回覆以及協助。我們便一直合作至今。


阿詠: 作為一個美國人,你會怎麼看待美式復古風格被日本品牌統治的這個情況呢?


Bryan: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情況,但卻也很自然,可以說是過去的歷史導致現在的這種情況。在1960-70年代時,美國的品牌們紛紛為了追求更低的生產成本,將生產線移至海外。在此同時,一些有趣的服裝設計,舉例chin strap,或者是布料的選擇,生產方式等也都為了迎合大量生產的模式而被淘汰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偏好喜愛1940年代前的服裝款式,因為在這之後,大量生產已經開始慢慢改變服裝的設計以及生產方式。


但是,就在美國人在摒棄自己的服裝文化時,日本人卻在一點一點把它救回來。數十年後,日本甚至發展出了所謂的アメカジ日本美式復古格,並且將這類風格散佈到全世界,包括此類風格的文化母國 - 美國。這整個過程以及歷史演進,在《洋風和魂:日本如何在戰後歷史與文化交流中保存了美國時尚風格》這本書中有詳細的記載。這是市面上少數,也許是唯一一本對我們喜歡的這類風格有詳細分析的書籍,相當推薦。



當然,近年來也有一些美國的牌子,不管是老牌子還是新牌子,也試著想要把以前的元素帶回來。但是,這也是最近10年左右的事。況且如果沒有日本品牌及市場先前的耕耘,這些美國品牌要復興文化也是有點難度。所以,美式復古風格目前受日本品牌影響的這個情況對我而言,真的很自然。


阿詠: The Rite Stuff可以說是一個跨國界的品牌,因為經營者是美國人,以台灣為基地,產品生產地在日本。這樣模式有什麼優點跟缺點呢?


Bryan: 我還是有一些少量的產品及原物料是美國生產的,例如我的bandana方巾,還有吊牌等。但是大部份的商品都還是日本製,因為其實在日本生產對我而言相對輕鬆簡單。如同我剛剛提到的,日本是美式復古風格的領頭羊,在生產端以及原物料的供應鏈上,包括布料,五金,輔料,以及生產勞力等,基本上是相當完整成熟的。基本上我可以從工廠現有可提供的選項中完成我要的商品,我不需要去重新開新的布料,扣子等。對於一個剛起步的小品牌而言,這是一個優點。



但缺點就是我沒辦法面對面與生產團隊討論。當好不容易討論完,完成樣品後,樣品要寄到台灣來,有細節要修改,就又需要多次往返寄送。當然,每次大貨的關稅也是無法避免的。但我了解這些對於像我這樣的小品牌都是必經的過程。


阿詠: 新創品牌時,取品牌名字很重要,因為一旦決定就很難變更了。是怎麼想出The Rite Stuff這個品牌名稱的?



Bryan: 我喜歡品牌名字是直接了當的。像你們的Dr. Sole一樣,我ㄧ看這名字就知道你們是做什麼的。我也喜歡The Real McCoy’s這名字,清楚簡單。因此我希望我的品牌名也一樣,讓消費者能一目了然。


另外,我使用 ”RITE” 來代表 ”RIGHT” ,這樣的簡化諧音作法在早期的美國公司或是廣告中很常見。例如,”LITE” 會用來取代 ” LIGHT” ,”NU” 指的是 “NEW” 等等。因為我的產品是復古取向的,我希望我的品牌名字也要有點老味,所以 The Rite Stuff 這名字對我而言,清楚簡單又老味,我很喜歡。


阿詠: The Rite Stuff 接下來有什麼新企劃或新商品嗎?


Bryan: 很多客人一直問我什麼時候會再補Daybreak工作褲的貨,因為基本上這款已經斷碼了。我還在思考要不要補貨。


此外,ㄧ出來不久就賣完的Atlas工作襯衫sage綠色款,不久也會再到貨。Atlas還會再多到貨一款cedar紅棕色的新色。滾筒口袋Tee除了經典的白色款外,我也多開了一款綠色。


基本上這一陣子還是會著重在把一些以往比較受歡迎的舊款出新色,或者直接補貨。但是說到新款式的話,我正在設計一款用wabash拔染布料的pull-over套頭式工作襯衫。如果有新款的話,應該就是這款了吧!


阿詠: 有偶像或是尊敬的對象嗎?

Bryan: 在美式復古風格的領域的話,我會說是John Lofgren。因為畢竟他算是引領我設立自己品牌的導師,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雖然這幾年來他把大部份心力都投注在靴子上。


除了John之外,我也很欣賞Rising Sun跟Runabout的創辦人 - Mike Hodis,以及Mister Freedom的Christophe Loiron。從這兩位的設計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的個人風格以及生活歷練,我很尬意。


阿詠: 除了自己的品牌外,還有喜歡什麼服飾品牌?


Bryan: Anatomica。雖然最近對他們的東西覺得還好,但是他們過去幾年的東西真的很讚。他們的Instagram上看到的多是比較偏現代的穿搭,但其實他們的單品很有老味。他們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演繹傳統的款式。讚!



我也很喜歡Freewheelers出的某些單品,但他們的東西真的貴…另外有一個品牌我也蠻喜歡的,名字叫Workers。主理人其實早期是一個部落客,專門介紹美國早期的工作服品牌(如Carhartt,Big Yank等),商家(如Sears Roebucks,Montgomery Ward等),還有布料商(如Stifel)等。我在他的部落格中找到不少資料。他也利用他在這方面的知識生產自己品牌的產品,這點我覺得相當有吸引力及說服力。


阿詠: 怎麼知道Dr. Sole的呢?


Bryan: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就在我剛買到第一雙靴子,也就是Red Wing 875,的那一陣子,我注意到在台北忠孝SOGO百貨的地下室有一間像是連鎖的修鞋櫃位,因為我不懂中文,我試著想要記下它的英文名字,這樣以後要換底時可以聯絡,當時我記得的名字好像是”Mr. Sole” 之類的。一年後,我的875真的需要換底了,於是我就google了 “Mr. Sole”,但搜尋結果出來的是 “Dr. Sole”,當下我也以為是我記錯名字了,就把鞋子寄給你們維修了。這就是我認識你們的故事。


其實不久後我就發現我當初在百貨公司看到的修鞋櫃位跟你們一點關係也沒有,而且人家的名字是” Mr. Cobbler” ,我記成是 “Mr. Sole”,真的是誤打誤撞。你們也應該感謝Google多帶了一個客人給你們!


阿詠: 如果有人現在要買人生當中的第一雙靴子,你會給他什麼建議?


Bryan: 第一件事是一定要知道你自己在Brannock量腳器上的尺寸。像我在沒有測量前,我不知道我的尺寸是10E。我記得我之前去Red Wing台北店試穿鞋子時,店員一定會幫我量Brannock的尺寸,而且是每次都會量,即使我已經知道我自己的尺寸了。我覺得這點很棒,因為有時候我們的尺寸還是會隨著年歲或生活型態而有所改變,但我們不知道。


其實每次用Brannock量腳器時,都會讓我想到小時候去百貨公司或者鞋店試穿鞋子時,店員一定會先幫我量腳。小時候不喜歡穿鞋店提供的一次性試穿襪以及踩在量腳器上的金屬冰涼感。


在網路上買鞋是一種趨勢。我很常在網路上看到人家在問說:如果我的Red Wing穿9號,Wesco穿9.5號,Alden穿8.5號,White’s的Semi-dress應該穿幾號?看到這類的問題時,我就會想:為什麼搞得這麼複雜?如果大家都知道自己的Brannock尺寸,然後以這為基準點,不是簡單的多?


然後,挑一雙你知道你會常穿的款式。第一雙如果不知道要挑什麼,先從大家口中所說的經典款開始,例如六吋高,比較好穿脫的款式,比較不會出錯。



訪後心得



因為Bryan在兩年前跟老婆以及兩隻可愛的小狗狗搬到桃園龜山生活,我們也好久沒有一起見面聊聊。多虧了這次的訪談,我們又有機會跟就未見面的Bryan聊聊近況。很開心能再次與老友見面,並知道他的生活即使在目前疫情困難期間過得還不錯。我們也由衷期盼未來The Rite Stuff能持續帶給我們正點(right)的貨色(stuff)。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