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y Favorite Boots #25



<Profile>

1977年生,台中人,為國際知名古著收藏家。1999年創立自有品牌服飾Thurs。除了自家品牌外,更代理了Lewis Leathers, Stevenson Overalls等美英日等國高端復古男裝品牌。近期觸角延伸至精品咖啡,經營精品咖啡店”Black Coffee in Black Jar”,為Coffee Review 95分的烘豆師。

 

► My Favorite Boots


 

這次的M. F. B. 專訪邀請到辣個傳說中的男人,Thurs的創辦人兼設計師 - Bryan - 來跟我們聊聊他的鞋靴收藏。除了服裝設計師外,其實Bryan也是國際古著界的著名蒐藏家,其收藏的品項包羅萬象,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老Levi’s跟老皮衣的蒐藏。


但除了古著外,Bryan的興趣廣泛,從英式古董機車,偉士牌,老眼鏡框,精品咖啡到投資理財等,他都有涉獵。這樣廣泛的興趣也延伸的他的鞋靴收藏。舉凡老Nike球鞋,Air Jordan,工作靴,20世紀初的老皮靴,到近代的樂福皮鞋等,都是Bryan的蒐藏目標。實在是很難用三言兩語來概括Bryan的興趣與熱情。


我們就用下面的訪談來「稍微」了解Bryan深奧的世界吧!



Interview  


– 以下訪談以阿詠代稱Dr. Sole主理人;Bryan代稱Thurs主理人 –


阿詠:當初第一雙靴子是哪一雙呢?是在什麼因緣巧合下購入的?


Bryan:第一雙是Red Wing 90年代版本的半圓犬標877。記得當時去逛西門町的美國學校(編按:台灣最早期的古著店之一),據店家說,這雙877原本劉班長(編按:早一輩的玩家稱「劉班長」,比較新的同好可能比較熟識「巫毒大」這個稱呼,為台灣最早期的古著收藏家跟哈雷玩家之一,IG帳號為voodoo_pilot)在當時也相當有興趣要買,但是被我截胡搶先一步收下了。這是真是假我就不清楚,可能只有劉班長本人可以證實,哈哈。但很可惜的是,這雙靴子現在不知道被我收到哪了。


但我覺得我人生的第二雙靴子 - 香港回歸紀念款的Red Wing 8875 - 也蠻值得分享的,因為回想起那次的購買經驗還是會有點生氣。記得是在1998年的時候,因為真的很喜歡Red Wing,而當時也根本沒有專賣店,只有水貨店可以看到Red Wing的廬山真面目。那時候知道在西門町某間香港人開的水貨店有賣,特地跑去看。店裡有875跟8875,我個人那時想買的是875,問了價格老闆說兩款都一樣是15,000元。當時還在打工做大夜班,還有一個禮拜才發薪水,我就問老闆可不可以先付訂金幫我留。但老闆說不能保留,只能現場立即購買,我只好一個禮拜後拿到薪水後馬上去買。沒想到我原本想買的875已經被買走了,只剩下8875,正想要妥協買下時,老闆竟然給我就地起價開了17,500元這個價格,還說8875本來就賣得比875貴,我心想聽你在唬爛,我上禮拜才來問你。但沒有辦法,那時還是硬著頭皮買下。



聊到這些往事就會令我想起,以前和同好是用city family來交流,應該是最早期的社群。當時在那個社團裡養出很多現在的店家和資深玩家,可以說是台灣復古文化圈的溫床。以前我們的資訊取得非常不容易,都只能靠自己查資料,然後提出來跟大家討論,而且很有內容的研討。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現在,網路可以容易取得任何資訊,但反而變成知道一點點,敢講一點就可以變成達人。但網路資訊真真假假,沒有一點知識量或者真材實料,很容易就把假資訊當成真知識。


阿詠:當您決定要買一雙鞋時,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呢?


Bryan:耐用性。不耐用的東西我真的無法放入感情去珍惜。像我個人覺得馬皮製成的東西就真的比較耐用,也因此很喜歡收集馬皮的產品。


我對於「環保材質」很不以為然,對我而言是行銷話術。一個產品用了幾年就會水解,等於是強迫消費者定期購買,然後用環保的糖衣來包裝這樣的強制推銷的策略,我真心不屑。大牌子或許可以這樣操作,但是我們小牌子,如果做那種環保材質的,三年水解了,哪個消費都還會和你買東西啊!


阿詠:其實像我們修鞋的,也很怕收到環保材質的鞋子,因為這類的鞋子通常在設計時就沒有設定以後可以持續換底。我們也一直在宣揚一件事情:所謂環保材質的鞋子真的環保嗎?一雙穿3-5年就要被強制淘汰的鞋子,跟一雙可以透過持續換底穿幾十年的鞋子,哪一個對環境的衝擊比較低?


Bryan:答案其實很清楚。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以來都在抵制快時尚。大量生產所衍生出來的浪費真的已經對我們的環境造成負擔,而這些快時尚的品牌卻還用一些環保的手段來幫自己洗白。我覺得還是要回歸節制生產,重視材質的生產模式。沒辦法長久相處的就沒辦法產生感情;容易變質的感情,就不是真感情。


阿詠:其實您有收球鞋,那現在球鞋也是很多環保材質來生產,您怎麼看呢?


Bryan: 所以我不收現在的球鞋,我都收藏老的球鞋,因為以前環保材質還不普及(笑)。其實我以前收的老Nike也早就不會拿來穿,根本捨不得啊。但因為不會水解,現在還可以偶爾拿出來把玩欣賞一下。現行版的球鞋,我可能只會買Air Jordan 1代和11代,因為這兩代的Jordan沒有用環保材質,比較耐放,加上我只對11代以前的Jordan有興趣,12代以後我比較沒有連結,也覺得沒有以前的款式那麼吸引我。


阿詠:其實我在喜歡靴子前,我也是有在玩球鞋,也收了不少的Air Jordan,我在高中時就收了原版的8代跟11代,國中則買過原版的12代。但後來發現收藏的球鞋很多不是脫膠就是水解,覺得很「切心」。想要和球鞋培養感情,但它常就這樣離我而去。漸漸的我就不再收藏球鞋了,我買球鞋是真的要穿它才會買,而且會盡可能的把它操到壽終正寢,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用力穿它,總有一天他還是會跟我掰掰。但是工裝靴不會有這樣的問題,我才一頭栽進工裝靴的世界裡。


Bryan: 我以前是同時就喜歡球鞋和靴子,也真的都收了不少。我記得是在我退伍後,我拿出英國製的New Balance 996想來帥一下,結果打開鞋盒一看,鞋底有一半不見了!那雙鞋我還只穿過兩次,真的是頭殼痛啊!後來持續打開其他我收藏的球鞋鞋盒來看,有超過一半的鞋子都粉掉了。有一雙Nike ACG的 Wildwood更誇張,整雙鞋底幾乎不見了,不誇張,那個中底連渣渣都沒有,只剩下鞋面跟橡膠大底。但我還是留著這雙鞋子,因為當時我已經開始學做鞋子,就覺得哪天我可能可以自己把它修好。但是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這個時間去實現,因為人的一天就這麼24小時,所有事情的優先順序排列下來,去改造一雙已經分解的球鞋好像永遠也排不進我的行程裡。乾脆還是送去給你們改比較實際,哈哈。


阿詠:球鞋的改造維修因為工時要比較久,我們現在也是比較不主動受理。但是如果客人如果願意等,我們也就很樂意承接。通常可能都要等到半年以上。


Bryan:我這雙已經放了幾十年了,半年真的不算什麼,哈哈。


阿詠:今天和我們分享的九雙靴子中,有沒有哪一雙是你最喜歡,或是特別有意義的?為什麼呢?


每雙都很喜歡,實在沒有辦法分出來。但我特別想要介紹這雙1950年代的獵人標Irish Setter。剛剛有提到我的第一雙靴子就是Red Wing的Irish Setter 877,其實我的前5雙都是Irish Setter系列。能夠拿到Irish Setter最老的綠獵人標的靴子,當然很有感觸!


獲得這雙靴也是個緣分。某個美國西岸的靴子品牌要結束經營,經營者是我們的日本朋友。他們收了很多老鞋靴,都是原本要拿來開發新產品的樣品,因為結束經營了,也都不想留了,我就全部收到我這裡來。這雙獵人標的獵靴就是其中的一雙。



阿詠:最近有沒有想要買的靴子,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Bryan:靴子啊,最近沒有特別想買的靴子,因為這幾年來覺得穿靴子有點重。加上我個人的腳背很高,穿市售品牌的靴子其實都會有點不舒服。因為我的高腳背,很多的engineer boots我都要穿到13號才塞得進去,但腳看起來就會很大,很像是穿船一樣。這幾年來我多半是穿loafers,所以如果要收的話,我還是想補幾雙loafers。其實這幾年來我買了大概幾十雙的loafers,各個品牌也大多嘗試過了。最近把shell cordovan的Church’s loafer穿壞了,可能還是想買厲害一點的,可能是John Lobb的Loafers吧,我還沒試過。但我想到之前穿D’Annonay皮革的Edward Green,好像也有一些問題...嗯...再想想吧。


阿詠:為什麼特別喜歡 loafers 呢?


Bryan:因為loafers舒服、簡單、穿了就走。但要追根究底的話,我覺得可以拉回到我還在唸高中的時候,那時候看到一個八十幾歲的阿伯穿西裝配loafers,真的很帥很「下啪」,在台灣很少看到有年紀的老人家這麼會打扮,那個畫面對當時的我很衝擊,我就驚覺原來這種看起很醜很老的鞋,竟然穿起相當好看!在當時也許就已經在我心裡種下喜愛loafers的種子了。後來大學我在台北念書,忠孝Sogo剛好有某個進口鞋的拍賣清倉的活動,那時候只花了500元就買到一雙品質不錯的loafers。這也開啟了我的loafers人生。


阿詠:這樣聽了下來,您的鞋靴蒐藏類別相當多元,從球鞋,比較rugged的工裝靴,到休閒的loafers等,您都有涉獵。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種類的鞋靴吸引您的地方各是什麼呢?


Bryan:球鞋剛就提過了,大多是年輕的時候買的,尤其我真的特別喜歡Nike,從以前到現在它都是一個很創新的公司。至於工作靴的話,該穿的牌子我也都穿過一輪了,Wesco還是White’s 我都有穿過,但因為腳背較高的關係,我現在也不買了。雖然不買了,我還是會關注工作靴這個市場的動態,因為我們還是有開發工作靴這塊市場的意願;加上我們的台北店店長是個靴痴,他大概把古董engineer boots該收的品牌跟款式都收完了。Thurs的產品一直以來都是以vintage為靈感發想,我們有著這麼強的蒐藏硬實力,當然要好好的利用,開發出好產品給我們的客人。


阿詠:除了自家品牌外,有沒有哪個皮鞋靴品牌是您特別欣賞的?為什麼


Bryan:剛剛有提到,運動鞋的話我很喜歡Nike,但皮鞋靴的話,自家品牌以外的...老實說,會買的品牌很多,但真的要說特別欣賞的品牌還真的說不出來。如果要推薦的話可能是我的製鞋師父,挪威的製鞋匠Jan Petter Myhre。他的鞋都是bespoke(編按:全程量腳訂製,從楦頭到鞋面選擇都全客製的製鞋服務)。他在創立自己品牌前是John Lobb的bespoke部門的師父。我的製鞋知識是他在之前受神岡右線邀請,作內部授課時跟他學的。記得那時候我已經開店了,但還是要跟其他的學徒師傅一樣早八晚五,一大早就去上課上一整天,下課後再回去顧店,那時候雖然累,但真的也很充實。也非常感謝Petter的傾囊相授,那段時光對後來Thurs鞋款的開發有著莫大的影響!


截圖取自Jan Petter官網

阿詠:可以稍微再仔細的分享一下那段製鞋的經歷,對後來Thurs開發的鞋靴類商品有什麼影響?

Bryan:最大的影響是我非常重視「楦頭」。製鞋界有一句話:「楦頭是一雙鞋的靈魂所在。」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的一句口號而已。在跟Petter學了製鞋後,我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再來就是靠後來自己跑工廠時跟老師傅請教學習。漸漸的,我知道楦頭的線條應該怎麼走做出來的鞋子才會好看,著地點應該在哪個位置穿起來才會舒適等。有些鞋為了好看而犧牲了舒適度;而有些鞋為了穿起來舒服,外觀看起來很鈍很矬,這些對我而言都是失敗的鞋。要把舒適跟美觀同時達到一個平衡才是真的考驗一個製鞋師的功力所在。


另外,剛剛我有提到腳背很高,所以一般鞋子我沒辦法穿,所以我開發的鞋子的楦頭都是我自己設計,所以我穿起來非常舒適。老實說我買鞋子只選楦頭,不選品牌,所以如果一看楦頭不對,再好的牌子都不會吸引我。


另外,一般人在鞋靴開發上,為了省成本大多都是用工廠既有的模版來修改開發。但從現有的東西來開發,就是一直就沒辦法滿足我對鞋子的需求。我們的鞋款一定是從楦頭開發開始做起。這樣的堅持讓我們產品開發費用相當高。別人都用現成的修改,我們都從零開始,這個基礎上我們的成本就比別人還要高。更不用說為了鞋子的美觀,在選皮時,大規模生產的鞋子是要想辦法把皮的使用率提到最高,但我們的利用率永遠比別人低。前置作業時間永遠比別人長,但好處就是至少客人問不倒我們,因為我們都親力親為參與每個過程。


如果要說那段製鞋的經歷對我們產品開發還有什麼影響的話,就是我們都要一直學習。還記得當初剛開始要上課時,原本以為自己已經看過好幾本製鞋的書,應該會很快上手,但實作後才發現,書上學的和實際手作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實際手作有許多眉眉角角,是要真的操作過後才能體會。我也是實際做過才知道哪些地方是不可行的。設計師有時候必須要先了解生產產品時的限制有哪些,才不會天馬行空的亂開發。總之,我們到現在還是在學習,製鞋這條路要學一輩子的。


阿詠:Thurs至今開發的工作靴款式在台灣市場上都造成一定的話題性,如全台首創的全植鞣皮工作靴T0302,靈感來自老礦工靴的T0315,還有外型獨特且線條優美的T0317女神靴等,覺得Thurs品牌的靴子跟其他國內外其他品牌同類型靴子的最大區隔性是什麼?


Bryan:我們跟別人的區隔大概是我們對鞋子的認識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多數的客人都覺得我們的鞋子特別好穿。其實因為所有鞋子的細節,如果你沒有認真去思考,就會跟別人一樣。楦頭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鞋面設計,選皮等,其實如果沒有真實的感受,或者領悟力不夠高,可能只是學外表,沒有學精神,通常也不會好穿。這個雖然有點直接,但卻是我們最真實的經驗分享。


我舉一個例子,幾年前我曾經穿我們的T0315去德國的Bread & Butter的展覽會場,然後Oak Street的老闆看到我走過去之後,他跟旁邊的人講:「他的靴子一定是bespoke的...」然後我就故意在他的攤位前多走兩圈(笑)。後來我們有機會聊到天,我才跟他說我的鞋不是bespoke,這是ready to wear。他們也是很驚訝ready to wear的現貨鞋可以如此的與眾不同。其實聽到他們這樣說,我們心裡當然是高興的,因為對我們台灣製的品牌跟產品是一種肯定。


阿詠:近期我們可以期待Thurs發售新款的工作靴嗎?


Bryan:神岡右線結束固特異產線後,我們便一直苦於找到可以配合的台灣工廠。我們有找過美國的廠,也看過英國的廠,最終我們還是回到日本的宮城興業,前一陣子我們復刻T0317女神靴便是跟宮城興業配合。但是目前的景氣跟市場現況,讓我對於開發新款工作靴感到怯步。還是再觀察一段時間好了...


阿詠: 經營Podcast後,對於品牌的經營或者店內的業務有什麼實質的改變嗎?


Bryan:目前還好,經營Podcast才不到半年,影響還看不出來。但的確是有原本不是我們客人的聽眾來店裡逛逛。這可能要一年之後,我才會有比較完整的答案。目前其實還好,沒什麼特別的差異。


阿詠:目前台灣好像還沒其它飾店家在經營Podcast,當初是什麼契機讓您想要這麼做?


Bryan:其實我在經營Podcast前完全不知道Podcast是什麼。記得就某一天,台中店的員工就和我說:「老板你滿適合做Podcast耶!」我還想說那是什麼碗糕啊?聽他解釋後,我想想覺得不錯,還蠻適合我的,我就開始執行了。一直以來我都願意嚐試不同種類的行銷,Thurs很早期就製做自有網站,開立Facebook粉絲專頁等,現在也是盡量每天Po文分享新的資訊。



阿詠: Bryan現在身兼多職,除了Thurs的產品設計開發,店務的管理營運,Podcast的錄製,還有自家咖啡店Black Coffee in the Black Jar的經營等,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工作時間調配上是如何安排的嗎?


Bryan:我很高興有一個好團隊。其實我還是一直專注在產品開發比較多,店務目前都交給員工們。台北店長昭宏都跟我很久了,我們也都很有默契,很多時候我們要做什麼事,我們都了然於心。所以我也只是提醒他們該做什麼,該注意什麼而已。其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其實他們也很清楚,我就交給他們自己發揮了。所以我的時間安排就很簡單了,吃飯,睡覺,錄音,寫文章,跑工廠等。很充實的度過每一天!


訪後心得


看完訪談後,是不是還覺得意猶未盡啊?想要更了解Bryan的收藏以及人生歷練的話,不妨可以去追蹤他的Podcast頻道 - 「服裝的社會人類學」(此連結收聽平台為Apple Podcasts)。希望大家還喜歡此次的M. F. B. 訪談,我們下個月見囉!

Opmerkingen


bottom of page